
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若是频频接触到这类信息,且没有旁人的教育与引导,很大程度上将视这种政治现实为理所当然。这或许会影响他们如何看待政治领导人、选举程序、媒体信息传播,甚至是大国之间的相处等。
美国总统特朗普自2016年在大选中横空出世后,许多人都对这位做事不按牌理出牌的非典型政客充满了不理解,同时也好奇领导人的性格与喜好会如何直接影响内政与外交。尽管国际政治研究一般都会采较宏观、战略层面的眼光去推进,但一些专家学者当时也开始结合微观层面的人物形象分析,去看这个站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角。
特朗普的一个性格特征是他做决定时,经常似是任性、随意、莽撞的。自第二任期开始后不久,这位领导人也频繁扬言要与贸易伙伴打关税战。本周,特朗普终于抛出关税“核弹”,对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实施10%最低基准关税,又对他认定为涉“不公平贸易行为”的60个经济体额外征收更高关税;此举震惊全球,一些分析师也警告,这样的经贸政策与特朗普的一意孤行,长期下来将损害美国利益。
特朗普今年1月再次入主白宫后,美国杂志《大西洋》(The Atlantic)刊登了一篇评论,标题是“当不成熟成为美国政治的主旋律”(The Adolescent Style in American Politics)。文章不但延续过去许多国际评论员将特朗普定义为“幼稚病患者”的脉络,去评断他的个人领导风格,也进一步探讨特朗普以及聚集在他身边的亲信所代表的充满阳刚味(masculine)的形象,将如何影响美国人以及世人怎么看待政治。
评论指出,特朗普与围绕着他的美国富豪马斯克、贝索斯、扎克伯格等都是有钱、有名气、有权势的典范;他们待人处世没有什么特别的思维根基,而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却又脆弱地不允许别人指点批评自己。文章说:“哪一种人会特别崇尚这样的男人?还未成熟的青少年。”
愤怒的白人男性,一向是人们对美国持有保守观点的右翼白人的刻板印象,但在如今普遍认知中,却也是成就特朗普当上总统的代表群体。此次特朗普再次执政,伴随着西方极右势力的崛起,尤其美国硅谷科技精英日益右倾的思想,也导致资本风向出现变化,而特朗普在参选过程中,更不断拉拢原本对政治冷感的保守年轻男性,扩大支持率。
过去几年,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了主张多元文化主义者很大的平台,却也同时引发美国社会两性之间的对立,让一些自身社会或经济处境不理想或极为保守的男性,感觉到“觉醒文化”(woke culture)以及一个被女性主义和政治正确主导的世界,对他们造成的威胁与压迫。值得关注的是,在特朗普时代,网络上这些持较极端以及被边缘化的男性群体,找到了自己舒适的“男性圈”(manosphere),也找到了可以让自己仇视其他群体如女性的思维正当化的空间。
而也因网络无边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青少年都可能在线上接触到这些危险的意识形态。过去一年,好些国家都开始探讨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澳大利亚政府就通过了新法,要求社交媒体公司禁止16岁以下的少年使用这些平台。
最近经朋友推荐、在串流平台Netflix上看了一部名为《混沌少年时》(Adolescence)的迷你剧集,将这种可怕的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围绕一名13岁少年因涉嫌杀害女同学而遭逮捕的案件,深入探讨互联网趋势如何形塑在发育期、自卑敏感的年轻男生的思维,在他们心里种下有毒的厌女意识。
对于身边育有孩子的一些朋友来说,他们在看完这部剧后最大的启示是,戏里这名青少年的双亲、查案的侦探以及负责评估他心理状态的治疗师,都给予他莫大的宽容和关心,但他们所付诸的努力却无法让他们完全洞悉孩子的心理。青少年长期关起门来,透过房间里小小的荧幕通向世界,思维却也潜移默化地受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影响。其中一位朋友说,这部戏让她觉得养儿子是件可怕的事,因为确保孩子不行差踏错的责任极为重大也非常困难。
在新加坡,庆幸的是,目前实现两性平权的主要方向,都聚焦在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与保护女性合法权利上。政府也广泛地针对各种女性相关议题展开检讨,积极地从教育、司法与社会既定观念等各个层面,深入探讨为女性争取平等,防止女性在职场上受到歧视或遭遇家庭暴力等。这些都是健康的趋势。
不过,我们必须谨慎提防的是,特朗普的二度执政,将让与美国及他个人言论相关的新闻充斥各个平台,让政治与外交交涉变得畸形、不正常。且纵观目前全球强人政治的崛起,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若是频频接触到这类信息,且没有旁人的教育与引导,很大程度上将视这种政治现实为理所当然。这或许会影响他们如何看待政治领导人、选举程序、媒体信息传播,甚至是大国之间的相处等。主张强权即公理的美国在发扬的是一个赢家通吃的世界,这对经济局势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也很可能进而影响一整代人的世界观。
作者是区域环保媒体与咨询公司益笔思(Eco-Business)编辑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