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新任浙大校长,不够资格?

浙江大学校长职位空缺一个月余,学生和校友们上周五(3月28日)等到了吉林大学副校长马琰铭被任命为新校长的消息。然而,这一任命却在浙大校友、学生和更广泛的网民中引发了不小争议。

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马琰铭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延边大学,学校知名度相对较低,网民怀疑他学术上是否够资格领导浙大;二是,马琰铭从吉林大学副校长“空降”至浙大校长,对浙大没有了解,也缺乏本土经验,跨度太大,可能难以适应。

尽管马琰铭已顶着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但网民不放过他的第一学历,“高考考不上浙大的人,现在怎么能来管理浙大?”甚至有网民质疑,他的“东北籍贯”会让他难以适应江浙教育理念。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互联网)

第一学历和地域歧视

今年52岁的马琰铭是吉林安图县人,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延边大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据财新网报道,在中国32所由副部级官员担任党政一把手的高校中,马琰铭是最年轻的校长。

虽然延边大学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校,但马琰铭在博士阶段进入吉林大学的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中国高压物理研究创始人之一邹广田院士,并在51岁时就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高压物理研究 ,研发了一套更高效地预测和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的CALYPSO计算软件,已成为该领域国际通用的科学软件。作为年轻的物理学家,他的学术成果毋庸置疑。

高校管理经验方面,他担任过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吉林大学副校长,任职期间主导物理学院改革,推动学科交叉和平台建设。但一些网民担忧,吉大和浙大是两所完全不同的学校,马琰铭没有任何江浙经验,恐无法胜任浙大校长一职。

翻译家林少华在微博上反驳称,马琰铭从吉大调任浙大在网上颇受非议,多少有瞧不起吉大的意味。但吉大是“学习热情、学风没得说”的东北第一高等学府,“低人一等实在匪夷所思”。

也有网民说,这反映社会对第一学历的过分看重,以及对江浙经济发展的“优越感”太强。

事实上,公众质疑马琰铭任职的背后,不仅仅是对学历和地域的偏见,更深层次的焦虑在于浙江大学校长频繁更换带来的管理不稳定性。许多人也会担忧,正当红的浙大,对于这位年轻的院士而言,是否也只是仕途上的短暂一段。

浙大崛起与校长更迭的焦虑

今年以来,中国的人工智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出圈,其中三家企业的创始人都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省省长也赴浙江大学调研,点赞浙大“在创新浙江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家注意到这所综合性大学在中国商业中所扮演的角色,浙大也更频繁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据《证券时报》报道,浙大校友管理或控制着313家上市公司,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中国知名投资人段永平等均为浙大校友。

中国知名投资人段永平今年1月5日回到浙江大学作分享。(互联网)

《经济学人》2月刊以“一个新硅谷:DeepSeek的背后是一所炫目耀眼的中国大学”(A new Silicon Valley: Behind DeepSeek lies a dazzling Chinese university)为题,形容浙大在中国以外鲜为人知,但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者和企业家生态的中心。

浙大声名鹊起,不仅是学生和校友,舆论也对这所学校的领导者换人格外敏感。

这一次之所以有马琰铭的走马上任,是因为浙江大学前任校长杜江峰,已在2月25日出任中国教育部副部长。

杜江峰是在2022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在浙大工作时间不到三年。

浙江大学前校长杜江峰,今年2月25日任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图为他在2023年12月在浙大参加学生节论坛时发言。(浙江大学网站)

有网民在知乎上说,在杜江峰上任之前,许多学生和家长对这位来自中科大的物理学者抱有高期待,但没想到他“开机键都没焐热”,就进京了。

巧的是,杜江峰的前任吴朝晖,也在2022年从浙江大学校长一职,转任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在吴朝晖之前的一任校长林建华,则仅担任了一年七个月的浙大校长。

博主“悟道轩小筑”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如何看待马琰铭任浙江大学校长?”,就提出浙大换校长的频率“实在有点太频繁”。

文章说,一个任期至少应该有五年的时间来保证政策的效果,但从2013年至今,已经有两位校长只干了不到三年就离开了,“这很不正常”。目前这篇有多于10万阅读量的文章目前已从公众号上删除。

学生期待:别成了浙大过客

近年来已经有三位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进京出任部委职位,分别是今年2月履新教育部副部长的杜江峰、2022年转任科技部副部长的吴朝晖、2018年转任中央统战副部长的邹晓东。

中国重点高校的校领导调任国家部委领导,并不鲜见。但浙大校长的争议风波,本质还是在于很多学生都认为,校长任期不够长,高校领导者有行政和学术能力,却缺少一所大学的教育家独特的气质以及学校的长期连接。

杜江峰任浙大校长期间,曾因发表的论文署名是中科大而非浙大引发争议。他本人坦然解释这是因为研究:“我来浙大工作,是来当校长的,不是来搞科研的。”他称,在中科大的实验室投入很多精力,不能把中科大的项目变成浙大的项目,赢得舆论的理解。

但是,有自称是浙大学生的网民在小红书上说,虽然从学术上完全理解也支持杜江峰,但作为浙大人,仍希望有一位“自己人”长期带领学校发展,而非把浙大当成一个进京升官的跳板,或者仅仅是“浙大的过客”。

在这种背景下,马琰铭作为一位“空降”校长,学生们对他能在岗多久,并无把握。尤其是面对浙大近年来崛起的背景,校友和学生普遍希望校长能长期投入,带领学校进一步发展,而非仅仅成为仕途上的过客。

因此,呼吁民众理性讨论的同时,监管者也应考虑高校领导的真正角色。而高校领导者如何在教育家责任与仕途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也是需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