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争端超越以哈冲突 成东南亚最关注地缘政治问题

中国与菲律宾围绕南中国海主权的争端持续升温,使南中国海课题超越以哈冲突,成为东南亚国家今年最关注的地缘政治问题。

根据《东南亚态势报告:2025》调查报告,51.6%受访者最关注南中国海紧张局势,远远超过去年的39.9%,也取代去年排在首位的以哈冲突,后者的关注度今年跌落至第四位。

南中国海其中三个声索国菲律宾(90.3%)、越南(74.8%)、文莱(57.7%),尤其关注这个问题。

然而,另一个声索国马来西亚,最关注的并非南中国海课题,而是中东局势,比率高达75.8%。

中国指声索国反应不一  因处理策略不同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琳在线上论坛说,上述结果表明个别声索国在处理争端方面存在不同的立场和策略,这为中国与亚细安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基础,例如中国近期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就海事问题展开对话。

对于与会者提出中国对越南和菲律宾在南中国海进行岛礁建设的反应不一,刘琳回应说:“我不同意关于中国对个别声索国采取不同立场的说法,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双边谈判与合作来处理问题。”

她说,虽然菲律宾的岛礁建设规模没有越南来得大,但菲律宾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以及在南中国海部署海军,这些行动都让中国不得不作出回应。

“我认为中国与声索国之间的问题……不仅取决于中国的态度和行动,也与个别声索国自身的策略和应对方式有关。”

报告显示,中国对东南亚沿海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侵占(48.2%)、亚细安成员国与中国之间的意外对抗导致政治危机(44.3%),以及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化和强硬行为(40.6%),是南中国海最引起受访者关切的三种情况。

近七成受访者:应以国际法原则解决南中国海争端

在应对南中国海局势方面,69.5%受访者认为应坚持国际法原则,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和2016年南中国海仲裁案裁决,即中国以“九段线”的主权声索没有法律依据,但北京坚持“不参与、不接受”仲裁的立场。

另有46.1%人支持通过联合军演等活动提升威慑力,以双边谈判解决争端(36.0%)则排在第三位。

印尼瓦希德基金会主席延尼(Yenny Wahid)指出,亚细安应采取更战略性和主动的方式应对当前区域格局的变化。“亚细安的团结必须与时俱进,并非等到全体达成一致,或许可以建立一个由愿意在法律和集体利益框架内采取行动的亚细安国家组成‘承诺联盟’,推动局势向前发展。”

至于启动谈判超过10年、进展缓慢的《南中国海行为准则》,九个亚细安国家的受访者首选这个准则必须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41.0%),而文莱则将这个选项列为第二位。

18.3%人则希望这个准则可防止大国在有争议海域与亚细安进行军事活动和能源勘探。另外,14.4%受访者认为,虽然这个准则无法解决领土争端,但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和管控冲突。

刘琳指出,南中国海的法律问题极为复杂,各国难以达成一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作为解决争端的一个基础,却不应是唯一依据;国际法的其他原则和历史依据也应纳入考量。”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