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钟和:亚洲须团结一致才能经受住特朗普2.0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亚洲召唤出经济和地缘政治动荡的幽灵。面对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反复无常的决策,单个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反击选项,而一个团结的地区则有一线生机。

眼下的挑战是严峻的。特朗普对各个长期盟友采取的粗暴、欺凌式做法,使人严重质疑许多亚洲国家仰仗数十年之久的美国安全保证,是否依然存在。更糟糕的是,美国的条约盟国(日本、韩国和菲律宾)及战略伙伴(台湾)担心,特朗普会主动损害它们的安全,如向中国或朝鲜做出让步。

与此同时,特朗普大肆重塑全球贸易体系(包括向外国企业施压,要它们将制造业转移到美国)的做法,扰乱世界市场,并催生相当大的政策不确定性。这有可能破坏亚洲经济体的增长和金融稳定,尤其是对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亚细安国家等对美贸易顺差较大的经济体而言。

货币贬值可能会抵消关税的部分影响。但如果特朗普政府贯彻其显然旨在削弱美元的计划,顺差国甚至会失去这一可得到部分喘息的机会,它们的贸易平衡状况也会恶化。虽然有些国家可能会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但这只会加剧对其出口驱动型产业的伤害。

单独行动的亚洲国家,不仅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底牌有限,而且在更广泛的经济或外交争端中也不占上风。但透过加强战略和安全合作,如利用亚细安、亚细安加三(与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东亚峰会等平台,它们可以建立缓冲,抵御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和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借助深化贸易和金融一体化,它们可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提升自身经济韧性。

当务之急是通过各类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来实现贸易伙伴关系多样化。这意味着,首先要以扩大成员国规模等方式,加强涵盖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英国和越南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在这方面,中国和韩国已表示有兴趣加入。

通过制定更强有力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以及印度的可能加入,由亚细安10国以及澳洲、中国、日本、新西兰和韩国组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应可得到加强。鉴于亚太地区巨大的经济活力,更强有力的区域贸易安排,可以成为对美国保护主义举措的有力制衡。

亚洲还有其他促进区域内贸易的选项。中国、日本和韩国应恢复各自之间的自贸协定谈判。地理位置相近,又有共同民主价值观的日韩两国是天生一对。中国的加入会带来一些挑战(尤其鉴于它日益咄咄逼人的地区军事态势),但考虑到它庞大的市场和先进技术能力,这些挑战是值得面对的。既然美国已将经济利益置于民主原则之上,亚洲国家也不应为了意识形态而放弃实用主义。

除贸易外,亚洲还必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的合作基础上再接再厉。在危机期间为成员国(亚细安加三)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hiang Mai Initiative Multilateralization)应得到加强。此外,亚洲各国央行和财政部应共同努力构建更有效的金融稳定框架——强有力的危机管理安排、协调一致的政策应对和清晰的沟通——以在遭遇外部波动时,稳定货币市场和金融体系。

特朗普并不是亚洲应当深化合作的唯一原因。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和科技战,有可能将世界分裂成相互对立的经济集团,而这将严重扰乱全球贸易和投资。但我们仍有时间来避免这种结果,即建立由多个经济集团组成,且允许各国具备多重成员国身份的多极体系。通过促进区域内外的经济一体化,亚洲国家将为这一秩序奠定基础。

在一个地缘经济四分五裂的时代,亚洲国家极易沦为大国冲动行为的牺牲品。但通过加强贸易伙伴关系、强化金融合作、加强战略协作和建设经济韧性,它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未来,并使亚洲成为全球经济重组的主要规划者。

作者Lee Jong-Wha是韩国高丽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韩国总统国际经济事务高级顾问

英文原题:Asia Must Unite to Survive Trump 2.0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5.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