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人人都是特朗普对手,到人人都想跟他交朋友,这就是国家武器化的政治结果。或许他不会直接逮捕或囚禁政敌,但竞争性威权下便是让反对派面临个人高昂的代价。在政治学中,这便是加剧民主人士“集体行动的困境”,使反制力量日渐薄弱。
比较政治学界今年2月的一大焦点,莫过于列维茨基(Steven Levitsky)与韦(Lucan A. Way)在《外交事务》发表的长文《通往美国威权主义之路》(The Path to American Authoritarianism)。两位学者忧心忡忡地指出,美国正逐渐踏上民主倒退的危途。这并非二人首次合作,自21世纪初迄今,列维茨基与韦陆续发表多篇探讨威权政治及民主衰退的研究,更在特朗普2020年败选后,带有远见地预言威权主义会继续在美国蔓延开来。
他们最广为人知的概念,源于2002年在《民主杂志》上首次提出的“竞争性威权主义”(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ism),并于八年后出版专书,从理论面梳理冷战后此类国家的演进轨迹。
本质:威权而非民主
回顾2002年,列维茨基与韦的主张可谓先声夺人。但在法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广受追捧、美国自由主义霸权如日中天的年代,他们的见解显得异常刺耳与背骨。
长期研究东南亚威权体制的著名学者斯莱特(Dan Slater)盛赞列维茨基与韦的作品堪称混合政体研究之冠,因为他们直言:政治学界过度乐观,将威权垮台视为民主开端。实际上,许多后冷战国家既未维持极权,也未真正民主化,而是形成一种表面拥有民主机制、却由执政者滥权以保持优势的混合政体。
他们批评学界的用词形塑了我们对政体的判断。过往学界常以“半民主”“弱选举民主”“虚伪民主”以及“部分自由”等标签描述此类体系,暗示这些国家只是民主的“缩减版”或“尚在转型中”,仿佛终将通往民主。
然而,列维茨基与韦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些混合政体本质上还是属于威权主义的,且是常态的、非过渡的。与极权国家相比,竞争性威权虽然保留定期选举、立法与司法机关独立运作的形式,甚至拥有一定程度的媒体空间,却又普遍存在选举操纵、滥用公权力、媒体管控与司法干预,令反对势力难以在真正公平的竞争中胜出。但也正是这种混合体系因具备“竞争”外衣,往往能在民主自由评比中蒙混过关。
特朗普手段:国家武器化
列维茨基与韦的前瞻分析,打破了现代化理论的乐观假设,让后来的学者在评估国家政体崩解后的未来走向时,更加谨慎。而今,透过他们在《外交事务》中的观察,可一窥美国威权主义逐渐抬头的迹象。
长期研究拉丁美洲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使二人敏锐地捕捉到美国威权化的苗头。当特朗普在2016年赢得总统选举时,虽一度引发建制派对民主现况的反思,可今日知识分子们却对其冲击不屑一顾。不过,他们指出美式民主在特朗普首个任期中获得幸存,但从2014年至2021年,美国在自由之家的评分已由92分跌至83分,足见宪政制衡和公民自由正面临倒退危机。
50年前,美国两大政党内部多元、温和,普遍恪守民主规范,包括尊重选举结果与拒绝暴力。可当前两党日益对立,一个逐渐激进的共和党甚至摈弃了上述原则。共和党内不少人相信,美国从联邦官僚到公立学校,乃至媒体与私立大学,都已被左翼意识形态渗透。这种对国家制度被敌人颠覆的叙事,正是典型的威权运动论调。
在首个任期,因缺乏治理经验及明确施政方针,又受到共和党建制派与专业官僚体系的牵制,特朗普施政受到一定限制。然而,这次选举他却以更加露骨的威权姿态卷土重来,公开承诺打击政敌、箝制批判性媒体,甚至可能动用军队针对示威者。
如今,他已完全掌控共和党,扫除党内异议,任用忠诚派系,逐步打造新竞争性威权体制。特朗普透过削弱专业官僚的中立性,甄选约五万名忠诚者进入公务系统,将政府部门“武器化”,并调查、起诉对手、笼络民间势力并庇护盟友。全面掌控国家机器的特朗普,可以采用反垄断或免税来威胁或利诱企业与媒体,如近期Meta宣布放弃事实查核,以及科技巨头纷纷赞助总统的就职典礼。
从人人都是特朗普对手,到人人都想跟他交朋友,这就是国家武器化的政治结果。或许他不会直接逮捕或囚禁政敌,但竞争性威权下便是让反对派面临个人高昂的代价。在政治学中,这便是加剧民主人士“集体行动的困境”,使反制力量日渐薄弱。
虽然这种演变的情况不理想,但两位学者还是乐观认为,此局尚可挽救,但对抗这种威权化,并不能仅靠宪法。宪政工具虽然都操在国家精英手上,但如果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成为如当代政治学家胡安·林茨(Juan Linz)所指的“不忠诚民主派”,只把宪政当成武器而不是制衡工具,彼此之间的斗争依然会造成民主超载的问题。
解方则是老生常谈的公民社会之力量。尽管竞争性威权体制使得反对声音曝露在骚扰与恫吓的环境,甚至导致关键人物纷纷退场或有志者不愿投身公共事务。两位学者仍呼吁,必须耐心抗争,才有胜利的可能。笔者也相信,美国的民主机制依旧拥有力挽狂澜的优势,如果在2026年的期中选举,公民社会团结起来淘汰掉不忠诚民主派,便有可能阻止美式竞争性威权成为常态,发挥钟摆作用。
(作者是马来西亚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