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空军上周派出多架战斗机、预警机、运输机与空中加油机前往埃及,进行两军首次联训。这是中国空军首次以完整作战体系进行跨洲机动。
受访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的里程碑,有助于发展长途奔袭的技战术;这也标志着中国初步具备向中东进行快速战略投送的能力。
据中国国防部消息,中国与埃及两国空军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埃及空军基地组织代号为“文明之鹰-2025”的联合训练。中国空军机队采取“空转+空运”混合编组模式,途经多个国家,航程近6000公里,于4月15日完成全员全装进驻。
官方照片显示,中国此次派出歼-10C战斗机、歼-10S战斗教练机、空警-500预警机、运油-20空中加油机组成的作战编队,覆盖空战、预警指挥、远程加油等核心环节,形成“战斗机+预警机+加油机”的完整作战体系。埃及空军则派出俄制米格-29战斗机参训。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星期四(4月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时称,中埃双方从4月19日开始组织空战训练、空中加油等,后续还将展开空中支援、战场搜救等课目演练,联训将持续到5月上旬。
张晓刚指出,两国空军联训有利于提高参训部队技战术水平,进一步深化和推动中埃两军务实合作。中国官方并未披露参训战机数量。
解放军完整的空战体系突然现身苏伊士运河附近,引起国际军事媒体关注。欧洲“保加利亚军事网”(bulgarianmilitary)刊文分析,这是中国一项精心策划的举措,旨在投射军事力量,开拓新市场。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苏紫云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中国空军此前从未有大机队、成体系、跨洲际奔袭的行动,总体缺乏长航时飞行经验,而这恰恰是美国等大国空军的必备能力。
苏紫云指出,飞行员在长距离飞行中将经历跨时区、跨气候的考验,战斗机也会接受不同条件下的可靠性检验,这些经验有利于解放军摸索长途奔袭的技战术问题,并为新型战斗机的发展提供参考。
去年8月,中国空军首次派遣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表演机和运-20运输机赴埃及参加航空展,引起舆论对埃及可能采购中国战斗机的猜测。虽然中国官方上个月公开指“埃及空军已接收第一批中国歼-10战斗机”为假消息,但此次联演再次引发外界猜想。
半岛电视台引述埃及军事专家拉格布(Samir Ragheb)准将分析,联合演习通常是武器合作和军事合同的前奏,它允许近距离测试和检查武器规格。“开罗往往被视为任何新武器进入阿拉伯和非洲市场的门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参训的歼-10C是中国空军现役主力机型,而非弱化作战能力的表演机。可以搭载两名飞行员的歼-10S战斗教练机参训,也为埃及飞行员实机体验提供了更多可能。
美国“战区”(The War Zone)军事网分析,埃及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起伏不定,而中国歼-10C战斗机及其装备的霹雳-15导弹可为埃及提供急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因为埃及的美制F-16战斗机迟迟无法升级,法制“阵风”战斗机也削弱了导弹系统。
中国大陆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受访时指出,中国空军作为战略军种,初步展现了向中东进行快速战略投送的能力,在未来有望执行反恐任务或处置突发事件,维持当地局势稳定,并确保战略大动脉的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