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雷军未现身上海车展 车企大佬主动限流?

从家电制造跨足电动汽车领域的小米集团,星期三(4月23日)迎来在上海车展的首次亮相。但小米既没有展出任何全新车型,集团灵魂人物、首席执行官雷军也没有现身。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车展之一,今年上海车展规模空前,吸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车企,在逾36万平方米的展厅内争奇斗艳,发布新车、展示新技术。

据统计,此次展会共有逾100款全新车型首次亮相,包括日本雷克萨斯(Lexus,新加坡称“立胜”)ES、零跑B01以及极氪9X等。

多数车企铆足了劲,力图通过推出全新车型和技术,紧跟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相比之下,小米显得从容许多——展出的仍是早在去年3月发布的SU7车型,而非备受期待的全新车型YU7。

此外,正当其他车企大佬纷纷抢在车展首日高调亮相,争夺曝光度“C位”之际,雷军只是当天下午在微博发文,感谢公众到访小米展台。

一名女车模星期四(4月24日)在上海车展的iCar展台上,与iCar V23车型合影。(路透社)

要知道,过去两年雷军一直都是各大车展的流量担当,所到之处均引发万人空巷。

在2023年的上海车展上,尚未发布SU7的雷军闪现展馆,走访了八家造车新势力展台。到了2024年北京车展,雷军不仅登台演讲,还穿着与SU7同款颜色的Polo衫打卡各大展区。雷军所到之处必人潮涌动,人气远超普通明星。

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前排左三)去年身穿黄色Polo衫现身北京车展,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左四)共同逛展。(互联网)

而今年的上海车展,雷军却淡出风头,将流量担当的位子拱手让给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尽管雷军本人没到场,小米依然凭借“雷氏营销”吸引了大批人流。

小米星期三宣布,车展展出的每一天都会送出5000顶SU7 Ultra同款棒球帽。澎湃新闻记者星期三早上9时左右抵达小米展台时,发现展台前已围着三排人龙,等着领取这顶售价129元人民币的“限量款”棒球帽。

车展首日开始仅两小时,5000顶帽子便已派发完毕。

上海车展首日,小米汽车展台前围着数排人龙,等待领取“限量款”棒球帽。(小米汽车微博)

雷军为何没现身?

对于雷军没有现身车展的原因,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称,雷军原本很想出席,但因时间安排冲突未能成行。中国媒体则普遍认为,雷军未现身车展,可能与小米当前深陷的安全风波有关。

今年3月29日晚间,一辆小米SU7在安徽铜陵的高速路段撞上隔离带的水泥桩后起火燃烧,车上三名女大学生不幸遇难。据悉,车祸发生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

这起致命车祸将原本风头正劲的小米SU7推入舆论漩涡,小米的智能驾驶技术及车辆安全设计(例如事发时车门是否锁死无法打开)也受到质疑。

截至目前,整起车祸调查尚未结束,舆论对SU7安全性的质疑仍未完全消散。

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若雷军仍高调现身车展,极可能被外界解读为借车祸炒热度,引发二次舆情,进而冲击小米品牌形象。

其实,这起车祸的余波可能已影响到小米第二款车型YU7的发布进程。彭博社星期三报道称,车祸发生后,小米已决定推迟发布这款新车型,并取消YU7在上海车展上亮相的计划。

上海车展开幕前,小米就已证实YU7不会参展。小米副总裁李肖爽当时解释道:“该来的会以最好状态来。”

有分析认为,这番表态暗示了小米希望YU7能以更成熟的姿态亮相。如果雷军出席车展,却无法展示备受期待的YU7,可能会暴露小米在产品矩阵上的不足,有损品牌形象。

但彭博报道出街后,王化随即在微博发文否认道,YU7发布时间没有变,依然是今年六七月,并形容相关消息令人“哭笑不得”。

车企大佬主动限流?

有别于过去两年中国车展的热闹场景,今年的上海车展虽然规模更大,但场面却冷清不少。

不仅雷军主动收起流量光环,其他中国车企掌门人似乎也有意低调行事。往年车展上常见的“串门”抢镜、互相造势引流的热闹场面,今年都有所降温。

车展首日,小鹏汽车展台仅迎来一位外部嘉宾——360集团CEO周鸿祎。他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陪同下,与小鹏机器人IRON握手互动,主角几乎由IRON一人担当。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则现身理想汽车展台,与理想董事长李想一同体验MEGA Home车型。李想向曾毓群介绍“理想星环OS”开源计划,曾毓群则向李想介绍了宁德时代新发布的骁遥双核电池。

这类互动,与其说是各企业大佬在“串门”拉流量,更像是企业间的深度技术交流。

此外,曾多次引发业界热议的“蔚小理”(指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创始人合体,也没有在本次车展上重演,因为蔚来汽车CEO李斌当天正忙着为旗下品牌乐道汽车站台,将全部精力放在自家品牌上。

汽车博主余大巍2023年7月在微博上传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左起)、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和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的合照,这则贴文当时还被李想转发,引发业界热议。(互联网)

随着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内卷加剧,新车型迭代加速、售价持续下探,中国消费者对国内车企的注意力已逐渐见顶,导致行业竞争逐渐从价格战走向流量战。

在流量驱动的市场环境下,众多车企大佬纷纷下场,化身“网红老板”,通过直播、短视频、微博等互动方式和用户打成一片,试图以流量带动销量。雷军、周鸿祎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迅速走红。

截至星期四(24日),雷军在微博上的粉丝数已突破2600万,周鸿祎也拥有超过1100万粉丝。这些坐拥千万流量的网红企业家,在车展频频“串门”“卷流量”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加大宣传与营销力度的一部分。

不过,车企高调营销和过度宣传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当“智驾”“高阶智驾”“L3级智驾能力”等宣传词汇被频繁使用,越来越多车主对智能驾驶产生不切实际的误解,导致“脱手脱眼”等危险驾驶行为频发,酿成悲剧。

小米车祸发生半个月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星期三(16日)出手“刹停”无序的智驾宣传。自动、自主、高阶智驾、脱手、脱眼、接管等与智驾相关的概念,均被列为违规宣传词汇。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从车企到车展,似乎都在朝更理性的方向回归:少了炒作与喧嚣,多了沉稳和务实。

本届上海车展不见雷军串门打卡,华为鸿蒙智行也不再高举“遥遥领先”口号,车企高管之间冲热搜式的互访互动明显减少。少了这些博眼球、博流量的行动,的确让车展氛围显得有些平淡,但消费者的目光能重新聚焦在汽车本身,或许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