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政策,短短20天后,特朗普的高姿态已难以为继。特朗普在4月9日就已调整过一次战术,暂缓对其他国家课征对等关税,集中火力单挑中国;而今,特朗普恐怕又要眨眼了,对中国商品课征的145%关税也可能显著下调。
特朗普近日罕见地对中国伸出橄榄枝,表示考虑大幅度降低对华关税,显露出急于与中国达成协议。但中国偏是表现得不着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星期四回应时要求,美国应该彻底取消对中国的单边关税,发言人郭嘉昆更断然否认特朗普有关中美正在“积极”磋商的说法,不点名指美国不断释放中美正在谈判的说法是“假消息”。
在这一轮博弈中,特朗普是在上星期四露出口风,表示他不打算再提高对中国商品施加的关税,甚至可能会降低,因为“到了一个程度人们(消费者)就不买了”。
市场的最初反应还是半信半疑。进入本星期,美国财长贝森特再加一把火,他在一场闭门会议上对投资者透露,美中贸易战会在“非常近期”内降温。贝森特还说,特朗普并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中美都认为超高关税的现状不可持续,但双方谈判将需要很长时间。这段话经媒体报道后,美股应声上扬。
到过去几天,特朗普本人对媒体证实,对中国商品课征的关税会“显著下降,但不会是零”。特朗普还声称会在两三个星期内公布新的关税税率,呼吁中国官员到华盛顿谈出一个“特别协议”。话说到这份上,特朗普放低姿态、对中国示好的意思已很清楚。
而在这期间,《华尔街日报》引述不具名的白宫高级官员称,美国在考虑大幅减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减少到大约50%至65%,也可能采取分类处理:对不涉及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中国商品课征35%关税,对美国战略利益有影响的进口课征100%,但强调特朗普还没有做最终决定。
此外,白宫星期三也证实特朗普可能豁免一些外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美国的关税,印证了《金融时报》早前的报道: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可能获得关税豁免。
从特朗普本人、贝森特,以及白宫高层透过西方媒体放话,一再提示特朗普考虑大减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除了暴露特朗普团队的急切,更是透露了几重要信息。首先、中美之间缺乏互信与沟通,所以白宫只好以隔空喊话、通过对媒体放话的方式博取中国注意。
其次,白宫在高关税的困境下已渐感不支。市场早有共识,4月9日特朗普突然踩刹车,暂缓对中国以外所有其他国家课征对等关税,背后原因是美债出现了抛售潮,引发美元作为避险工具的信心危机。而今,特朗普为什么突然在对华关税问题上软化,则可能是他们日益清晰地感觉到中国商品不易有替代品,美国即使能找到性价比一样高的,也找不到这样大的产量。和中国贸易脱钩,不止会导致美国超市货架缺货,企业也会因生产资料不足而无法正常运作。比如美国汽车产业就高度依赖进口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主要进口自墨西哥,但中国零部件占比也不低。
相对而言,中国这回没眨眼。一是中国股市在“国家队”护盘下保持了稳定;再者,中国社会普遍团结支持政府抗美,据说还有“爱国散户”“为国抄底”,用真金白银买股帮国家撑住信心。
美国看来急于打破僵局,但即使如《华尔街日报》所报道,美国对华关税腰斩到50%至65%,大多数商品贸易的利润都消失了,这种降幅也与数字游戏差不远。无怪乎中国不为所动,展示还不准备谈判的姿态。
盘点一下,自从4月2日特朗普宣布“解放日”以来,虽然白宫声称有许多国家都到美国叩门求谈判,但是真正谈成协议的一家都没有。美国与日本、欧盟的关税谈判仍无结果,也没有对哪个贸易伙伴下调了对等关税,再叠加特朗普本人民调下滑、美股动荡、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等问题,各国看在眼里,都会盘算与美国谈判的意义而倾向按兵不动。这个僵持的局面又反过来迫使白宫放软姿态,加以克制。
无论如何,美国掀起的全球贸易战演变为拉锯战,所有国家身陷胆小鬼游戏无法脱身,对谁都没有好处。按照目前的趋势,特朗普大概率会降低关税,但不论如何降,都会与中国所要求的彻底取消单边关税相距甚远,中国不会认为那是有意义的妥协。中美两国的立场差距巨大又缺乏互信,要达成协议,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两国关系的走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