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政府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主张难以持久,将受到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抵制。尽管未来美国充满不确定性,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最终必然会进行调整,回归到更加理性的轨道上。
自4月2日以来,美国在总统特朗普主导下发动的贸易攻势,策略之多变和筹码之增减,着实令人眼花缭乱。这场贸易冲突的焦点,也迅速由全球转向中国。特朗普曾声称,对于在全球加征的对等关税,不允其他国家反制,否则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这一策略或许对部分国家有效,但他低估中国这个有准备、有耐性的对手。
中国在应对特朗普的关税针对时,着眼于更远更系统的战略应对,而非短期的权宜之计或者讨价还价。作为最早且持续遭受特朗普关税打击的国家,中国在过去八年积累了应对经验,更重要的是,它显著提升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因此,中国的战略反应不仅关注眼前的经济冲击,更着重于长期战略目标,既在贸易和经济领域进行反击,也致力于构建自身长期的国际竞争优势。
面对美国关税行动,中国坚持以国际规则和国际基本价值理念为依据,对冲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型和非规则性政策。基于此原则,中国在第一时间对美国的对等关税进行反击,明确表达自身立场。在特朗普政府采取报复性关税惩罚后,中国也毫不退让地对等还击。这些行动体现中国应对策略的原则性。这无疑激怒特朗普,导致他将关税打击重心转向对中国的施压。
目前,美国宣布暂停对其他国家实施90天的对等关税,却进一步将此前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从104%提高到145%。这种策略的意图可能包含以下几点:第一,高关税对美国股市和经济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迫使特朗普政府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第二,美国试图阻止中国与其他受对等关税影响的国家形成统一战线,瓦解中国可能与欧盟、日本、韩国等建立的联盟,避免自身陷入孤立。美国倾向于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一对一谈判更有利于争取优势,因此极力避免出现针对美国的战略联盟。第三,美国将战略重点转向对它构成最大战略制衡的中国,集中力量施压,试图迫使中国屈服,并以此警告其他国家不要效仿中国对抗美国。
特朗普政府高达145%的极限关税,是否会导致贸易战完全失控,演变成实质性的中美贸易战,并引发中美关系的严重恶化以及两国经济的深度脱钩?两国间的竞争与冲突是否将愈演愈烈?这些问题引发人们的普遍担忧,导致全球市场剧烈波动。多国领导人也纷纷表达对这种不稳定政策损害全球经济的忧虑。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关税,中国也开始采取反制措施,例如减少好莱坞电影的进口数量。
然而,中美贸易战不会发展到完全失控的地步。主要是因为,中国反击的重点并非仅仅在于关税本身或短期惩罚,而在于长期的战略意义——借此机会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原则、遵守国际关系准则的价值观,提升国际形象,赢得更广泛的国际支持,增强中国软实力,并为未来争取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和全球价值认同。中国采取这种策略,也是为了寻求更有效的应对美国之道。如果一味退让,未来将持续面临美国的针对,美国会不断寻找借口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国此次强调原则和底线,旨在让美国认识到这一点,放弃未来打击中国的幻想,争取一个长期的稳定发展环境。
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于占据道义制高点,通过坚持国际规则和秩序,凸显与特朗普政府破坏国际规则和秩序的不同立场。美国此次在全球发起的关税战,是对全球秩序的严重破坏,使它失去道义上的优势。这对中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可以借此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反而成为国际规则的维护者。这样一来,美国不仅面临贸易逆差,更面临全球信任赤字。
美国的关税战无疑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中国经济本身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中国在总体上仍将保持克制和被动反应的姿态,不会主动升级贸易战。中国对美国的对等反制,主要是应对和被动反应,目标并非引火烧身,而是努力形成全球共识,联合更多国家反对美国的霸凌行径,形成国际社会反对美国的燎原之势。中国致力于塑造自身维护国际关系平衡和全球贸易体系的新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仅在关税方面对美国进行反击,还发布中国政府的白皮书,提出构建中国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强调国际责任和形象。
不能过早与美国彻底决裂
只要能有效反击美国,并在国际社会树立对中国有利的形象,中国便认为达到战略目的,它的最终目标仍是将美国拉回谈判桌。毕竟,美国仍是全球实力最强的国家,而中国国内经济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中国需要更多时间来巩固自身实力,不急于打破僵局,更不能过早与美国彻底决裂。
特朗普政府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主张难以持久,将受到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抵制。尽管未来美国充满不确定性,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最终必然会进行调整,回归到更加理性的轨道上。因此,中国尽量保持战略耐心,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让时间证明一切。
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远不止于国际贸易,而是国家现代化和统一的实现。中国仍将维持与美国“斗而不破”的局面。只要中国在全球树立起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新形象,未来将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并在新型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领导作用,而美国的角色将相对减弱。
另一方面,美国这种极限的关税战,对自身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承受的。同时,中国也做好长期准备,手中仍有反制美国的底牌,例如打击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因此,美国也不会走向与中国的完全脱钩,因为今天的中国实力已不容忽视。美国自身力量也存在局限,更惧怕遭受全球的谴责,失去全球道德优势。
美国也不得不考虑,对中国过度施压,可能激起中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促进国内团结,形成对美国长期不利的局面。归根结底,中美两国综合实力的现状,使得双方都不愿承担单方面升级贸易冲突的风险。
在中美贸易战的过程中,欧盟等第三方势力的态度也至关重要。中美两国都在积极争取第三方力量的支持,这也使得彼此的策略更加谨慎。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原载《联合早报》旗下英文电子杂志“思想中国”(Think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