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化“可靠伙伴”形象 东南亚争取拓展战略空间

中国国家主席国家领导人出访东南亚,强化了中国是“可靠伙伴”的形象,争取区域国家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区域国家积极寻求与中国深化合作,但没有选边,而是采取灵活对冲策略,力求在中美博弈中保持战略回旋空间。

国家领导人4月14日至18日进行了今年的首次出访,先后到访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开展魅力外交,与三国达成超过100项合作协议。期间,国家领导人多次指美国发起贸易战破坏多边体制,呼吁越南与中国共同反对单边霸凌行径,呼吁马国共同抵御地缘政治及阵营对抗暗流,呼吁柬埔寨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亚细安研究中心兼任项目主任林薇伶向《联合早报》分析国家领导人此行的成果时说,国家领导人释放了强烈信息:区域国家面对美国保护主义压力之际,中国随时准备提供经济支持与政治保障。

“国家领导人将中国塑造为‘稳定、可靠、长期’的合作伙伴,这与日益内视、以交易为导向的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在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引起共鸣。”

国家领导人的东南亚之行整体氛围积极,每一站都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其中,马中发布了涵盖56项要点的联合声明,强调在新兴领域的合作。中柬则重申“铁杆友谊”,中国同意加大对柬埔寨的基建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在国家领导人到访期间同意与中国深化命运共同体建设,几天后总理范明政在河内会见美国—亚细安商业理事会主席潘建(Jeffrey Perlman)时,强调越南与美国有着“独特的纽带”,尽显越南的竹子外交精神。

学者:越马柬强调 没有与中国一起反对美国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虽然越马柬都表达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没有强调与中国站在一起反对美国。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士新也表示认同,并指如果没有关税战,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可能超出现有程度。

国家领导人此行送上多项经济合作协议,确实提升了中国对东南亚的吸引力,也促使部分国家出于现实考量,更倾向与中国深化关系。不过,这并不代表区域国家正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林薇伶指出,区域国家深化对华经贸关系的同时,许多“静默外交”(quiet diplomacy)正同步进行。东南亚国家仍持续与美国保持沟通,并向美国保证,与北京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不一定意味着战略对接。

“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非常有意识的对冲战略。这些国家通过扩大战略选择来应对地缘政治局势。许多国家还积极加强与日本、印度、欧盟和澳大利亚等第三方大国的联系。这有助于减少对中国或美国的依赖,同时为它们在应对外部冲击时提供更多灵活性。”

中国扩大开放市场 与亚细安实现真正互惠

事实上,东南亚国家不仅担心与中国过度深化经贸关系可能引起华盛顿不满,也担忧在中国商品受到美国限制后,可能涌入东南亚市场,冲击本国的产业生态。

上海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坦言,东南亚乃至中国所有周边国家都想从中美相斗中获利,但对中国商品可能涌入市场保持警惕,而中国几乎没有办法打消这种顾虑。

他说:“中国唯有进一步扩大自身市场开放,才能实现与亚细安国家的真正互惠。”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前宣布暂停对中国以外的多个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90天,多个东南亚国家陆续赴美磋商。

有分析认为,一些国家可能借助与中国达成的成果,作为与美国谈判关税时的筹码。不过,受访学者认为,这样的效果相当有限。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东南亚高级研究员库兰齐克(Joshua Kurlantzick)说,由于美国当前的经济政策方向不明朗,国家领导人的东南亚之行对关税谈判影响有限。他举例说,越南此前在特朗普政府压力下,就已做出多项让步。

林薇伶认为,东南亚国家要在复杂的大国博弈中实现平衡战略,亚细安的平台仍扮演关键角色。

她指出,通过借助由亚细安主导的平台,区域国家不仅能以集体的方式与大国互动,也能坚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原则。“这种方式有助于淡化双边关系的紧张,同时可强化区域自主性。”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