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加速转型的背景下,去年中国对外净资产创下历史新高,逼近3.3万亿美元。分门类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受访学者分析,美国等西方国家为“去风险”降低在华投资同时,中国资本出海趋势更为显著,一减一增,推动中国对外净资产升至新高。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星期五(3月28日)发布《2024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资产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负债接近7万亿美元,对外净资产达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创历史新高。

报告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称,截至去年9月底,中国对外净资产居全球第三位,在新兴经济体中排首位。

对外净资产为一个国家对外资产存量与债务之间的差值,是衡量对外资本流动的关键指标。其中,资产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债券累计和外汇储备等;债务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外国持有债券等。

具体来看,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为1722亿美元,虽然较2023年的超2000亿美元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其中,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20至2024年新增资本金投资年均增速为15%,超过整体增速10个百分点,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增资本金的比重也由24%增至35%。

对此报告解读,自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中国对外净资产创新高,一方面是在美国“去风险”的号召下,美国及其西方盟友降低在中国的直接投资。

另一方面,傅方剑说,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选择出海,也拉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尤其是比亚迪、吉利这类电动车企直接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投资。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本报分析,从资本的角度来说,资本往往会流向既安全又能获取收益的地方。

沈萌认为,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央国企投资规模非常大,因此在整个对外投资中占较高;其次,也有一部分民营企业为避开关税,被动进行海外制造业的投资;此外,也不乏一部分高净值人群通过海外投资的方式,将资产转移至海外,以平衡风险。

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23年后小幅回落,傅方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官方去年对民营企业加大支持力度,让一部分企业选择留在国内。

另外,中国企业在出海一段时间后也发现,国外的机会并没有想象中的好,于是再次反思,造成对外直接投资趋势放缓。

在资本流出方面,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吸收的各类来华投资净流出124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偿还关联债务和来华其他投资合计净流出1095亿美元,两者合计1219亿美元。

这一数字低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月公布的202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去年中国外国直接投资净额减少1680亿美元,资本外流规模为1990年有记录以来最大。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