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乒乓球协会星期三(4月23日)突然宣布,刘国梁主动辞去主席一职。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体坛热议,有球迷为他的离开感到惋惜,也有体育评论员开始审视他在任期内的功与过。
刘国梁自2018年起担任乒协主席,如今在第二任期尚未结束之际中途请辞,外界难免有诸多猜测。星期三当天,他以主席身份在乒协会议上作最后一次发言时,几度哽咽,甚至当场落泪。
他在记者会上透露,早在去年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便已向上级表达了去意。此次提前卸任,一方面是希望新任主席能有更多时间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战略布局;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腾出时间陪伴家人。
现年49岁的刘国梁,是中国“国球”乒乓球历史上首位完成大满贯的男运动员。自1996年起,他曾以运动员、教练及乒协主席的不同身份,连续参与八届奥运会。他星期三感慨道,这32年最美好的青春都与奥运、责任、使命和荣耀紧密相连,而其中的压力与担当确实非常沉重。
作为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主帅,刘国梁曾率队征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包揽乒乓球全部四枚金牌,巩固中国在乒坛的霸主地位。当时,一名台湾球迷因不识其人,在网上留言称他为“不懂球的胖子”,引爆两岸网民热议。刘国梁不仅没有反唇相讥,还幽默地在微博发文自嘲:“来啦来啦来啦……我就是那个不懂球的胖子。”这一高情商的回应让他圈粉无数。
从执教到执掌国乒,刘国梁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大力推进乒乓球项目的改革与商业化。他大胆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球员参与综艺、接拍广告,并将原本封闭的内部选拔赛打造成高关注度的“地表最强12人”赛事。此举不仅扩大了球员影响力,也拉近了乒乓球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他借助了粉丝经济,成功捧红张继科、马龙、王楚钦和孙颖莎等一众乒坛明星。
然而,粉丝经济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随着“饭圈文化”渗入乒坛,部分极端粉丝出现“驻地蹲守”“赛场拉踩”“造谣攻击”等乱象。尽管刘国梁多次公开呼吁整治,但效果有限。体育评论员杨华指出,刘国梁虽在推动乒乓球市场化、国际化方面功不可没,但未能有效遏制饭圈乱象,或许成为他辞职的导火索。
尽管卸下中国乒乓球掌门人的身份,刘国梁并未完全告别乒坛,他目前仍担任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董事会主席和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WTT自2019年创立以来,旨在全面升级和改造赛事体系,提升乒乓球的商业价值和全球影响力,而刘国梁正是这场改革浪潮的关键推手。
然而,改革并非一路坦途。去年底,巴黎奥运乒乓球男单冠军樊振东和女单冠军陈梦因身心疲惫,拒绝接受WTT“缺赛即罚款”的政策,选择退出世界排名,事件一度引发轩然大波。今年2月,WTT宣布重大改革,包括取消强制参赛规定,并赋予奥运冠军外卡资格。但樊振东与陈梦两人世界排名未被恢复,意味着他们必须从资格赛打起。两名年过古稀的功勋教练——尹肖与吴敬平,因此事在社媒隔空交锋激辩,令乒乓球职业化改革的问题再次浮上台面。
上述事件持续发酵之际,刘国梁当时身兼三职,成为外界质疑与争议的焦点。如今卸任中国乒协主席后,舆论目光转向他如何继续引领WTT的改革——是更加坚定地拥抱市场与商业,还是在商业化与运动员权益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
可以肯定的是,在赞誉与争议交织之中,这位自嘲为“不懂球的胖子”的改革推手,其影响力在世界乒坛仍未画上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