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部长黄永宏近日在德国慕尼黑的一场圆桌论坛中指出,美国以自身优先,不惜牺牲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外交政策,对二战后持续了80年、以包容性的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全球化秩序形成了极大干扰,美国从具备道德认受性的“解放者”变成大干扰者与讨租金的地主。但这些转变却是世人不得不面对的,每个国家如何应对则值得观察。
二战之后的长期和平与经济发展被称为“美利坚治世”(Pax Americana),美国为首的大国在维护国际秩序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世界警察”的外号或许曾经带有贬义,但美国凭借其军事实力、全球盟友体系与政治影响力,确实在充满意识形态对立和利益冲突的国际丛林中维持了一定的规则与秩序;美国和盟友所推动建立的全球化相关机制,也为许多国家带来了繁荣发展的机会。作为开明的强权,美国在协助促进世界繁荣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全球化下的巨大好处。
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失衡,政治对立加剧等因素,以及中国快速崛起所带来的压力和意识形态的差距,美国近些年来在发挥全球角色上出现有心无力的征兆,乃至几年前开始中美关系就发生大转弯。黄永宏认为,很重要的中美关系逆转之后,所有国家的贸易都受到冲击。
在国际政治上,美国若确定放弃或大幅降低对某些地区的关注,不再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或为了自身的战略利益,迁就和妥协于一些大国和区域强国的霸凌意志,势必扭曲基于规则与公义的既有国际规范,地区冲突甚至霸凌现象可能增加。
在这种情境下,强化武装力量将成为所有中小国家必须认真考虑的自保方案。一旦国际秩序的明显主导者缺位太久,延续80年的国际和平稳定秩序可能变得松散乃至遭到冲击,回归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国和中等大国内部一些政客可能会对较弱小的邻国蠢蠢欲动,国际条约、协议与和平解决争议的共识也将摇摇欲坠。
美国如果选择逐渐离开西太平洋,东南亚的区域平衡将出现变化。
在全球势力格局与地缘政治剧变的形势下,现有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等必须得到强化,强调中立与公正性,维护国际秩序。国际和平与秩序是美国一直以来能够维持全球影响力的基础,很难相信美国内部有识之士会就此放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角色。但美国正在以单边主义的方式,利用自己的全球地位去实现美国优先。在这样的变局下,中小国家必须更主动与努力促成更多强化区域和平与合作的架构。
作为小国,新加坡从建国以来就积极活跃于国际社会,发挥自己的长项、优势,并积极建设国家实力基础,除了增加国际能见度,扩大朋友圈,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也是为了促进世界与区域的和平环境。对于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新加坡第一时间发出谴责,便是考虑到对违反国际和平与国家主权的暴行,不应该加以容忍乃至任由延续。美国外交大逆转的趋势,对国际秩序无疑是坏消息,但会延续多久,也取决于美国内部政治发展与政治人物对美国国际角色与历史定位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