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月出口大增 分析:美对等关税前“抢跑”所致

中国3月出口同比增长逾12%,远超市场预期。分析认为,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反映企业在美国对等关税出台前加快出货的“抢跑效应”。在中美贸易摩擦未见缓和的背景下,受访专家预期双边贸易额将面临下滑风险。

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一(4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出口总值达31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创下五个月来最高增幅,远高于路透社和彭博社对经济师调查所得的预期值,即4.4%和4.6%。今年第一季度出口总值达8536亿美元,同比增长5.8%。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 SA)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向《联合早报》分析,3月出口大增是中国企业为规避对等关税而提前出货的结果。这一“抢跑”现象不仅体现在对美出口,也波及其他国家市场。“企业一方面担心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另一方面也忧虑其他国家可能仿效美国采取限制措施,导致供应链受阻。”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恩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虽然整体出口展现一定韧性,但价格敏感、可替代性强的产品已开始受挫,像3月鞋类与服装出口分别同比下滑11.2%和1.9%。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重返白宫后,于2月和3月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0%关税,并在4月2日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一周后,美国暂缓执行高于10%的对等关税90天,唯独将对中国的对等关税上调至125%。加上早前关税,本届美国政府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达到145%。作为反制,中国将进口自美国的商品关税调高至125%。

中美贸易局势紧张加剧,其他国家正与美国协商应对对等关税措施。华侨银行亚洲研究主管谢栋铭分析,短期内中国对美出口将减少,对其他地区出口则有望上升。

吴卓殷指出,若美国市场大门关闭,中国企业将转向替代市场,或通过“绕道”第三国出口以避税,这也是近期对东南亚出口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主要目的地依次为亚细安、欧盟和美国;对亚细安出口同比增长8.1%,明显高于对欧盟(3.7%)和美国(4.5%)的增幅。

中美今年首季双边贸易总值达1545亿美元,同比增长2.9%。不过以全年来看,吴卓殷预估,今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可能下滑30%至50%。他指出,中美“部分脱钩”几乎已成现实,未来的关键在于双方谁更具经济韧性与地缘政治影响力。“基于美国无法实现全面自主生产,未来焦点将在于它是否能借助关税与对华政策,构建起自己的‘朋友圈’。”

针对中美贸易是否走向脱钩,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星期一在记者会上回应称,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不可避免地对全球包括中美在内的贸易造成负面影响。他敦促美国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按照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平等对话解决贸易分歧。

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同场记者会上坦言,中国当前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他强调“天塌不下来”。他指出,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3月进口总值为2112亿美元,同比下滑4.3%,跌幅超过路透社对经济师调查所预测的2.0%;首季进口总值5807亿美元,同比跌7%。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