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一家做模具钢出口的企业老板傅先生,这两天正在为一笔原定4月底开始交付、价值400万元的订单坐立不安。
他对《联合早报》说,虽然目前还未接到美国客户取消订单的消息,但这次客户能不能承担得起高额关税还是未知数,而他已为这笔订单投入约300万元。
傅先生发到美国的货品,关税大部分由客户承担,但根据他的计算,关税超过70%就没有生意可做了。“这可能是我们出口美国市场‘最后的晚餐’了。”
中美关税战白热化,激增的税率让一些中国外贸企业忧心忡忡。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不同行业、不同类目的传统外贸企业业者这几天大吐苦水,倾诉被美国关税大棒打击下的无奈。
网上流传的工厂公告也显示,个别接不到订单的生产商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宣布停工,让员工放无薪假,直到拿到新订单。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税率星期四(4月10日)从104%再度提高至125%,但对许多面向美国市场的出口商而言,这些数字已没有实际意义,美国订单和客户在高关税下“清零”,是他们可能面对的艰难现实。
傅先生从事对美模具钢出口已有20余年,美国客户从2018年美国对华开征关税前的八个,减少到目前仅剩一个,每年出口美国的销售额也从当初的2000万元减少到700多万元。如今史无前例的高关税,让他担心从此失去最后一个美国客户。
在经历特朗普1.0时期的关税战后,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已经下降,对美出口占整体出口的比率,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不过,在短期内,高额关税仍不可避免对一些出口企业造成影响,尤其是单一出口美国的商家,这其中包括许多圣诞用品、纺织品等传统品类出口企业。
据路透社报道,由于关税问题,浙江金华个别生产圣诞树和节日装饰品的企业,至今没有收到任何美国订单。美国是中国圣诞装饰品的主要市场,87%的圣诞装饰品来自中国,中国工厂的订单往年在4月中旬就会被敲定。
关税飙升也重击跨境电商。代表3000多名亚马逊卖家的深圳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王馨告诉路透社,关税对从事跨境电商者是“前所未有的打击”,一些卖家希望提高在美国的售价,另一些卖家则想寻找新市场。
一些内销及非贸易类企业虽不直接和美国客户做生意,但也不能在这场关税战中独善其身。
山东一家自动化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高管李长峰(48岁)受访时说,目前公司业务暂未受影响,但接下来几个月一定会被波及。
他所在公司的产品技术来自于德国,生产与市场全部在中国国内,而客户中有对美出口的业务。
李长峰说,在高关税下,客户出口成本势必大幅增加,不得不通过提高售价来维持利润水平,这样一来,与日本同类产品相比,就失去了价格优势。
“如果客户出口业务没有了,也就不会要我们的产品了。短期内冲击力很大,但无计可施。”
关税风暴也席卷到上海一家为木制家具做出口认证的非政府组织机构。
机构财务主管陆筱溪(化名)受访时说,家具行业毛利润普遍低于60%,如今关税高达一倍多,即便认证后的产品能享受优惠税率,欧美销售商也认可认证产品,但出口还是会很难。“出口商如果无利可图,谁还会花上一二十万元来做认证。”